找到相关内容6714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信愿——往生正因

    对于这些净土的功德、秽土的过患,我们必须要了知,否则口上说想往生极乐世界,心里却不厌离娑婆世界,还是耽著有漏的身体或家庭,或者执著某个众生。心里没有生起信愿,永远没有办法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心里...的心执著轮回的安乐,所做所为都是造生死业,现在把这一念转过来趋向解脱,以出离心、菩提心摄持,所有的业就会变成趋向解脱的业、成就佛果的业。相反,心不能转业,就会被业束缚,就不会有解脱的机会。心没有转变,...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往生|信愿|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11/10255593998.html
  • 虚云大师振兴佛教及其佛教教育思想

    死,尤其要一个坚固信心。佛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又说了种种法门,来对治众生的心病。我们就当信佛语不虚,信众生皆可成佛。[[3]]   虚云在《末法僧徒之衰相》一文中...

    胡孝忠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75394101.html
  • 罗什渊源

    学问,他的考证想必是非常严谨的!罗什法师随母亲出家以后,龟兹国的百姓被他们宁愿牺牲荣华富贵,割爱辞亲剃发修行,献身于佛教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每日前来奉送食物的人络绎不绝,年幼的罗什法师认为,人们奉送来的...

    理智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15572394351.html
  • 再次强调孝养父母及行善对戒邪淫的重要性

    一种很愚蠢的行为.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自己的行为简直就象个怪物,至少与大众的做法截然相反.但是,我这个人个性执著,没有因别人的言论而放弃,并且,一直坚持到了今天.因为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不愿意...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504794665.html
  • 《道次第》修学地图

    没人比自已更重要。当我们建立这种自我中心的串习时,自然无法平等地利益他人。现在,就要通过角色互换来完成转变,将对自已的爱恋和执著转向众生,将对众生的冷漠和放弃转向自已。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思维我执带来的过...

    济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80094942.html
  •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

    明遵佛敕。虽行小罪由坏大惧,谨洁无犯轻重等持,息世讥嫌恐生疑谤。”延寿强调“戒性如虚空”是为了破除未悟者的迷情,让他们放弃对事相的执著,并非是让人完全的不顾戒律、放旷纵横。悟后的菩萨只要未到佛地,都还有烦恼...

    孙劲松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1995094.html
  • 杨荫浏与中国宗教音乐

    表现出的对音乐“人民性”的执著,在他与始终生活在社会底层却浑身散发着音乐之光的阿炳接触之时便已经萌生了。解放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只不过使他的出自内心的、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理论化而已。另一方面...

    田青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5282395108.html
  • 藏戏与汉族戏曲的比较研究

    最大限度地突出人物的神情意态,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作了大幅度的夸饰和变形。由于创作主体执著于追求人物本质之意,对人物外形之象反而淡忘了;接受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直接感知的也是人物之神意,而非生活之原象。脸谱...

    刘志群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595206.html
  •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念念不被愚痴染,除却从前谄枉心,永断名为自性忏。前念后念及今念,念念不被疽疾染,除却从前嫉妒心,自性若除即是忏”。无相忏悔也即自性忏,是通过般若智慧观悟妄想本空,罪福无主,不可执著而舍罪...根本,认为自心不觉悟,即使是整天念经、拜佛、坐禅、行善,都没有用,只有立足自心自性,才是真正的修行。心性的觉悟突出佛教修性的超越性,它不仅是对执著念经、拜佛、坐禅修行形式的超越,而且是对执著世俗伦理层面...

    洪修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196049.html
  • 临济宗风化边表——清季高僧赤松和尚与瞿脉禅师合论

    不实,剿绝一切情识之知,截断向外分别求取之心,才能获得安身立命的定境,并在定境中悟知万法平等,如如自然,无妄心可除,无真心可证,从生命中升起智慧,在圆满的证悟境域中显现佛性。所以无论任何执著,即使是着相...

    张新民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2996530.html